相思巴黎:台北历史博物馆常玉展
常玉(1901-1966),字幼书,生于中国四川顺庆(今南充)一富裕家庭。幼时即跟随书法名家赵熙学习书法,也学习传统中国山水画,而真正开启常玉的日后艺术之路,则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勤工俭学」计划。1921年,常玉因参与这项计划而前往巴黎,与同时代的徐悲鸿、林风眠和潘玉良等人,成为中国最早期的留法学生之一。和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常玉并未进入正规的美术学院受教育,而是在充满了自由氛围的大茅屋艺术学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随性地习画,个性潇洒不羁的常玉总在蒙帕拿斯(Montparnasse)的咖啡厅流连。1964年,常玉应教育部邀请来台教书并在史博举办个展,却因故未能成行,1966年,因瓦斯中毒意外在巴黎过世。
常玉画作的风格受到他幼年学习书法和中国传统水墨的影响,从他画作的线条中,可追索出属于书法运笔的流畅性,带着以「书法入画」的独特意趣,重复利用中国最传统的书写工具----毛笔,一笔一笔画出他眼中的现代裸女。常玉画作中的东方元素并非中国文人画的出世与傲气,而是充满传统中国工艺缤纷的装饰元素。他在画作中大量使用代表招财进宝的金钱纹、寿字纹及盘长纹样,并以黄色配金色烘托出热闹的节庆意象。静物画的题材选择上,常玉也常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征「高风亮节」、「节节高升」的竹子,或脱俗的「采菊东篱下」的菊,无论在用色、构图及题材方面,皆可看到画家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其他如动物等主题,也以充满现代性的绘画技法表现满溢着浓浓乡愁的「北京马戏」。这种兼融东西美学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常玉个人特有的艺术魅力。
时间:2017.03.11-2017.07.02
(9:00 -- 17:00 提前半小时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地点:台北历史博物馆
(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