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画院“艺术大家与四川”活动圆满落幕

成都画院“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12月6日下午,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承办的“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活动最后一期讲座活动在成都画院的翰林厅落下帷幕。虽是工作日,但“艺术大家与四川”讲座现场依然人气爆棚,不少市民早早地来到【中国绘画史中的张大千】的讲座现场,只为能坐前排更直观地聆听讲座,与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林木教授一起探索无数珍藏于国内与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大千之珍品,再次见证20世纪中国画坛上张大千传奇的存在。从今年6月开始,成都画院启动了“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公益活动,此活动由系列讲座、主题美术展、线上公共教育三大部分组成。让市民朋友们从不同的层次和形式去了解四川艺术发展文脉,探索绘画美学精神,感受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

讲座预告 | 林木:中国绘画史中的张大千

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中松林漫步(摄|王之一)

20世纪的张大千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位罕见的全方位发展的美术天才。张大千以其卓绝的才情在现代中国画史上做出了辉煌贡献。他以其学养之厚、才情之丰、游历之广、习古之全、收藏之富、鉴赏之深、题材之多、技艺之精、结构之繁、风格之变、气象之大,为中国古今画史所罕见。

讲座预告 | 林木:中国绘画史中的张大千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册》(选一)

张大千游艺于园林,品玩于佳肴,周旋于美人,客串于戏剧,再辅以书法之独特,诗词之奇绝,交友之诚挚,还有百日土匪师爷,三月和尚体验,数年敦煌探险……种种传奇与佳话的交互,真实与想象的混融,让张大千在20世纪中国画坛是个无尽的话题。

张大千的前半生是在中国大陆度过的,但后半生则辗转于南美、北美、欧洲,亚洲的印度、日本及中国台湾,经历极为复杂。张大千从不直接评价自己的艺术,也不让他家人评论,这被定为家规。一直随侍身边的儿子张葆萝直到2017年逝世,对其父亲之事亦只字不提。这使迷一般的张大千更加神秘。

即使大陆文学界收集张大千资料,写张大千传记也当算研究,除了其中想象、附会太多(这在文学创作中是允许的)外,因隔行如隔山,缺乏美术史的专业素养,他们往往就事论事,缺乏将张大千置于美术史中在纵向的思潮、名家和横向的当代思潮、名家的专业性比较,使文学界这些热心者很难从专业角度洞察张大千的天才能力,在与历史人物的对比中确立张大千在美术史上的独特价值。另外,张大千作为画史上的天才人物,具有多方面的罕见才能。研究者不具备相关方面的全才式素养,要全方面研究这位天才人物自然就很困难。

讲座预告 | 林木:中国绘画史中的张大千

张大千《临西魏夜叉图》横幅 1941-1943年 四川博物院藏

四川是张大千的故乡。他生于内江,抗战之后长期在成都生活,并逐渐达到艺术生涯的一个高峰期,四川钟灵毓秀的山水风光滋养了他的画笔,给予他无穷的灵感与慰藉。七十年前,张大千从新津机场离开祖国,后半生辗转异乡再未曾踏上故土。“万里故乡频入梦,挂帆何日是归年。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虽然获得巨大的艺术成就和国际声誉,但故乡却成为他内心最柔软的伤疤。

讲座预告 | 林木:中国绘画史中的张大千

张大千 《阿里山晓望》 绢本 水墨设色 137.5×45cm 1965年 台湾历史博物馆藏

作为“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活动的最后一期讲座活动,林木老师在张大千留下的成千上万的杰作中,尤其是那无数珍藏于国内与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大千之珍品,再次论证20世纪中国画坛上这个伟大的张大千传奇的存在。

成都画院“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12场讲座、12位来自全国的重量级专家学者

与市民“面对面”探索艺术大家与四川

天府之国成都自古以来总是与许多美好的诗词联系在一起,李白、杜甫、陆游……都曾是客居成都的“蓉漂”,他们被这方水土感动,也为巴蜀文化贡献了千古华章。这些作品增加了天府文化的厚重宽广,也融入到巴山蜀水的血脉之中。同时,中国美术史上也不乏艺术大家与四川的诸多联系,两次艺术大家入川事件,都展现出了这块土地对艺术的包容与孕育。唐末艺术家避祸入川,不仅出现“举天下之言唐画,莫如成都之多”的繁荣局面,也直接促成了中国第一个皇家画院的建立。抗战时期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内迁四川,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带来了重要的契机。

近代大量的艺术大家来到四川,不仅给这里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而且这些“蓉漂”们也在这座城市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感受,有些人也因此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转型。黄宾虹的积墨山水、李可染的巫山云、傅抱石的抱石皴,都有着巴蜀的影响因子。从巴蜀之地走出去的艺术大家也不胜枚举,仅是近代就有张大千、蒋兆和、石鲁、陈子庄等大家,蜀地的山水与人文都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而如今,成都的城市美学精神与人文自然风光,也吸引了不少艺术家将这座城市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题材对象与灵感来源。

成都画院“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中,活动特别邀请到了艺术大家的后代家属、研究学者、纪念馆馆长来与观众分享艺术史上艺术大家与四川的关联。先后邀请了李可染之子李庚、石鲁之女石丹、徐悲鸿之孙徐骥、成都本土作家蒋蓝、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傅抱石纪念馆馆长黄戈、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吕晓、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美术史家林木、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赵幼强、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邓锋等重量级专家学者与市民“面对面”探索艺术大家与四川。以及与系列讲座相结合的线上公教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多接触艺术的渠道与形式,旨在展现天府文化魅力,助力成都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经常来听讲座的市民朋友向媒体说道“成都画院举办的一系列艺术大家讲座必须得早点来,不然来晚了就没有位置坐着听讲座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成都画院特意在美术馆外开设了即时现场转播,以方便更多市民的收看讲座。除了即时现场转播以外,成都画院还面向全国观众直播讲座现场,据统计,通过线上观看讲座直播的总人数高达五十万余人,覆盖人群超百万余人。

33位名家共绘长卷

一场震惊艺术论坛的美学展览

“天府·天府 成都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以展示全市人民在党的带领和指引下,同心努力,推进公园城市和三城三都建设,共建美丽蓉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文化艺术工作者对祖国70年华诞的衷心祝福。

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在为期一个月的展览期间,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到成都画院看展,社会的反响也特别好。“新天府盛景图”、“全国名家绘天府”、“名家书法咏天府”这三个板块展示了新时代成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以及与当代艺术家的关系。包括展览现场的“把新天府寄给老蓉漂”、儿童版“新天府盛景图”公众互动项目,语音云导览、AR看展等新媒介展示方式以及发行系列文创产品,都是吸引市民前来观看留念的原因。

据悉,主展结束后“新天府盛景图”(高仿)、儿童版“新天府盛景图”和绿道采风作品(高仿)已在成都市内各基层文化馆、美术馆巡展,“新天府盛景图”原作也参与成都画院“魅力天府”进行全国巡展。

其中“新天府盛景图”是成都画院的一项艺术创作工程,从成都庞杂的历史事件和多彩的现代生活中,梳理出成都的城市美学精神,把西岭雪山、都江堰、熊猫文化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成都城市元素用艺术的形式进行组合再现。艺术家们以兼工带写或小写意的方式,较为写实的表现当代成都的美好生活,经过了近一年的努力,最终创作出了31幅绘画作品、2幅书法作品、31篇题跋,原作装裱后共计有一百余米的《新天府盛景图》。这是成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这种方式组织全景式的成都重大题材创作,可谓开创先河。真正激发观众“窗含西岭千秋雪”一般的美学联想,用平面的美术作品立体的展现新天府盛景。

成都画院将持续多方面展现天府艺术风貌

作为此次“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公益活动的承办方,这个坐落在成都画院老院子里的成都市美术馆,一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虽然展厅展线只有180米,但以其较高的展览质量,成为了成都重要的艺术展览场所,为成都市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艺术体验。据悉,今年成都共举办各类书画展览20场、公益讲座22场。

成都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次艺术大家入川事件,都展现出了这块土地对艺术的包容与孕育。成都画院正是想借此次“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公益活动,将城市之美不仅融入了细微肌理的艺术中,让艺术塑造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成都独特的生活美学,也通过艺术大家身边人和专家学者的讲述,配套展览以及线上活动,让成都市民能够了解到艺术大家的艺术人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此次在成都画院举办的“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公益活动”,展现出悠长厚重、独具艺术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质,也希望此次活动能为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助力添彩。

长按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四川美术网服务号”

2019年12月6日 16:10